她拍出了中国人最「不敢说」的禁忌
- Mon May 22 17:46:21 CST 2023
-  | 作者:V姐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场库 , 作者:V姐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ADGuider立场
你确定要往下看吗?
前方高能
做好心理准备
↓ ↓ ↓
DEAD
以上片段,出现在一部纪录片的3分钟处。
在影片后面,这位老人会不断死去,再复活,再死去……
这是Netflix于今年出品的一部最新纪录片——
《迪克·约翰逊的去世》
Dick Johnson Is Dead
正如它的片名,影片记录了这位迪克·约翰逊的一次次“去世”,
听上去是一部奇幻片,其实是一部纪录片。
当然迪克也不是真的「去世」 ——
“我死了”
“我装的”
电影的导演克斯汀·约翰逊,是现居美国纽约的一位知名摄影师和纪录片导演。
她终生从事纪录片制作,作品获奖无数,其中由其担任摄影的《第四公民》,获得了第87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。
《第四公民》剧照
而这次,她想用自己最热爱和擅长的方式,为年迈的父亲写一封情书。
是的,影片主角迪克·约翰逊是她的父亲,职业是一名精神科医生,
他照顾过许多精神病患,不过现在已经退休停业了。
他是一位乐观开明的父亲,所以才会同意女儿的提议,帮她完成一部以自己的「死亡」为主题的电影。
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电影?因为今年88岁的迪克,因为阿尔兹海默症,精神状况越来越差了。
有时会半夜在客厅找病人,把家里当成自己的诊所;
有时会在凌晨三点非要出门赶火车,说自己“在执行秘密任务”。
其实从几年前开始,他反复在一些“不可能出错”的地方出状况——
记错预约时间、开错处方、开着爆胎的车继续行驶8公里。
导演和弟弟才知道,他患上了与他们过世母亲一样的病,阿尔兹海默症。
是的,迪克的妻子凯蒂乔,在7年前就因病离世了。
两人相爱那时,她年轻漂亮,学习成绩很优秀,喜欢钻研有关记忆力的书籍。
可患病之后,她却连自己女儿的名字都记不得。
等母亲离开后,拍了30年纪录片的克斯汀才发现,
自己镜头下的妈妈,只有一个短短的视频片段。
这让她每每想起来都会陷入遗憾和伤感。
她知道,父亲也将像母亲一样,随着病情加重,人格会开始消逝,开始听不懂他们说的话;这也是她决定为父亲拍摄一支纪录片的原因——
她要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他的暮年,他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。
片中的父亲越真实,越具体,越宝贵。
他是一个有趣的人,爱笑,很受孙子孙女们爱戴;
他喜欢吃甜食,吃到巧克力蛋糕会笑得像个孩子;
他也是一个基督教徒,如果让他向上帝许一个愿望——
他希望补全自己的脚趾。
是的,天生跟别人不同的脚趾一度令他感到自卑,所以克斯汀在片中顺便帮他圆了这个梦。
在她为他构建的「天堂」里,耶稣的圣水让迪克长出了一双完整漂亮的脚。
在这里,还有陪伴了他一生、现在令他日思夜想的女人凯蒂乔。
如果这就是死后的世界,相信父亲对死亡的恐惧、女儿及亲友对失去迪克的恐惧,也会减少很多吧?
没错,拍摄纪录片的目的,除了为纪念父亲,也是想在一次次的“死亡”和“重生”中,
帮他冲淡对死亡的恐惧,“与死亡和解”。
死亡不再是一个禁忌的话题,而是可以拆解成无数可能性,再逐个击破,提前打败它。
听上去很抽象,可既然死亡是人们都无法逃避的结局,为什么我们不用平常心面对它,
从而忽视它的存在,认真享受此刻呢?
而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,也帮迪克转移了许多注意力——
他作为男一号,实实地过了一把“电影瘾”。
亲自替“死亡”场景挑选特技演员,手把手教他学习自己走路的姿态。
跟组拍摄,在聚光灯下奉献“火花演技”,除了一系列高危动作让替身帮自己完成。
这是拍摄现场↓
这是影片的最终呈现效果↓
乍一看还是会让人吓一跳
迪克还会根据自身的经验,私下跟导演交流,要求她给自己“加戏”。
比如心脏病发作的戏,他一直强调“做戏要做一整套”——
从心脏感到疼痛-被带回家-发现情况不妙-被送到急症室-心脏停止,
一个Part都不能少。
你看,他们为迪克设计了无数种离奇的死法,
除了上面的摔下楼梯
被高空坠物砸到
还有被沙子掩埋窒息
被建筑工地的铁钉扎到脖子
……
以上这些,迪克都乖乖配合完成,从不因为自己是男主就“耍大牌”;
尤其在听到拍“喷血”的画面,不用真的抽自己的血时,开心地像个考试临时取消的孩子。
随着影片的制作,克斯汀和父亲相处的时间也大大增加。
他们一起吃饭时,父亲会关心她的工作状况,当问起她:“为什么拍纪录片,不拍些能赚大钱的故事片?”
她回答:“因为真实的人生比编造的故事更精彩。”
是啊,人生哪里还需要编造的故事呢,人生比故事离奇多了。
迪克妻子乔的妈妈,在乔大学毕业那天,因遇上醉酒司机在车祸中身亡。
乔在一次下楼梯时失足摔下,没想到摔断了尾椎骨。
人生就是如此无常,世事难料。
没有人能控制疾病,控制意外,控制死亡,
我们总会在某一天、某个地点、以某种方式离开。
这就是爱的残忍之处,它要求我们准备好失去彼此的勇气。
而既然命运无法控制,那就只能接受它——放弃那些不能改变的,抓住那些能抓住的。
比如那些彼此还在一起的,短暂的欢乐时光。
其实这部电影,并不能称为一部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,毕竟没有人会真的“死去”又“活过来”。
但它又记录着克斯汀和父亲共同生活的点点滴滴,记录着她对他的关心、照顾与爱。
在这绵绵不绝的爱里,迪克的生命也一定在以另一种方式无限延长吧。
电影的最后,是迪克的葬礼。
来参加葬礼的人坐满了礼堂,有亲人、好友、他的病人、病人家属,
“迪克”就在台上,躺在棺材里。
人们爱他,许多人从头到尾红着眼眶,动情地讲述他们之间的故事,对迪克的感谢,
尽管他们知道迪克还活着。
因为他们也知道,这何尝不是一场离别,也很可能是最后一次与他见面。
迪克的身体和精神状况越来越糟糕了。
主持葬礼的牧师是迪克的好朋友,一度在台上泣不成声。
可他还是遵守了他们之间的诺言,一边抽泣,一边献上一首完全跑了调的《离开》。
曲毕,迪克入场,与每一位来宾握手、拥抱,
用最愉悦的方式告别,让“葬礼”在欢乐的气氛中结尾。
是啊,那就留住这份美好吧,尽管知道会离开,可我们永不分开。
让我们活在当下,让我们享受此刻。
只要有一份温暖的记忆存在,我们和自己爱的人,
和那个最最想念的人,
就永远都不会分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