看了这篇文章,你再也不会说,中文排版没英文好看了……
- Sun Oct 25 10:59:18 CST 2020
-  | 作者:小木Arvin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字由 , 作者:小木Arvin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ADGuider立场
你肯定听到过一种说法:比起中文,英文排版看起来更高大上,还会拿出几张英文原稿来证明自己的观点:
只要把它们强行改成中文,画面立马就沙雕很多……
如果你不深究的话,还真容易被这种“铁证”说服,以为英文真的有某种优越性。But,别踩坑,其实这跟文字本身是英文还是中文关系并不大,只要你懂得文字排版的技巧:
看到这里,如果你还觉得英文原稿比较有韵味,那也很正常,因为这些版面本就是为英文量身定制的。
不信的话,看看下面这个,把一个为中文而设计的版面强行改成英文,不伦不类既视感……
▼
好了,打住,今天不是来争论中文还是英文好看的,机智的你更应该把注意力放在下面这几个修改方案。
长度参差不齐的文字更好看
英文有个特点,那就是每个单词的长度都不同,因此我们看到的都“参差不齐”。而在文案设计中。恰好有一个文字长度对比的技巧,意思就是在排版文字时,应该尽量让长度之间形成对比:
▼
而英文天生就拥有单词长度不相等的特征,所以即使是同一段话,它看起来也会比未经处理的方块式中文,更符合设计学的要求:
也就是说,在排版中文时,咱们只需要有意识地让文字长度之间形成对比,自然可以达到跟英文一样的对比效果:
这种技巧,我们可以用于平时的封面标题:
▼
文字长得越不像文字越好
比起文字,人类天生就更喜欢看图案。因此在文案设计中,又有一个“尽量把文字变得更像图形”的设计追求,经过图形化处理的文字,也确实会显得更美观:
▼
想把文字变得更像图形,一般有两种方法,一种是为文字使用各种字效。
▼
另一种则是为文字换个特殊字体,不同的字形能表现出不同的气质,所以有时候哪怕你只是简单地给文字换个字体,可能页面的韵味就出来了:
有些字体的设计甚至放弃了识别度,怎么艺术怎么来:
像这种字体我们只需要利用它的艺术价值,用于装饰用途就行:
▼
综上,当你觉得排版配色啥都OK,但就是感觉缺了点什么的时候,你可以试试给文字换一种字体,前路也许就豁然开朗了~
小字号有大疗效
《设计师要懂心理学》一书里曾提过:对于识别具体物体来说,中央视觉是最重要的,但对于认知整体场景而言,周边视觉更为关键。翻译成人话就是:我们一般用正眼去观察人,用余光去观察环境。
做PPT也是同个道理,比如,当一个正常人看到了下面这页PPT:
他们的第一感受应该都是:这是一页跟疫情相关的PPT,其次是看着有点单调。
首先你肯定是用正眼阅读过标题,其次则是用余光注意到了圆形周围空空的,所以才得到了“疫情、单调”的信息。
现在问题来了,这个理论,跟文字排版有什么关系?
我们先来看看前面几张修改前后的对比:
▲修改前
▲修改后
▲修改前
▲修改后
你会发现修改后的页面,多了一些小文字的点缀。
像这些小文字,它们的作用就是用于填补主体周围空白的空间,这样我们余光在瞥到这些区域时,才不会产生“空荡荡”的感觉。
除了弥补空白以外,这些小文字还能起到平衡页面的作用,我继续举个例子。
像下面这个案例,页面重心有向左上角倾斜的感觉:
当你在其他空白区域加了点小文字的点缀以后,页面的重量就平衡了,重心就不会跑偏了:
最后,我们来总结一下以上内容。
中文想要排版得好看,你就要知道以下要点:
排版文字时,可以让文字间的长度形成对比
经过图形化处理的文字更好看
小文字能改善版面的单调性,还能平衡版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