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冲吧!小朋友》,自然堂讨好年轻人,却在 B 站翻了车?
- Sat Oct 31 10:16:26 CST 2020
-  | 作者:案场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文案觉醒 , 作者:案场
*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,不代表ADGuider立场
看到自然堂新作,有被惊艳到。别问我为啥,问就是被这爱笑的小女主甜到了!
这满分笑颜,让人无法不喜欢。
创意团队以戏剧化的表达手法,再现职场『小朋友』的生存现状。观众看到小女主的经历,会不自觉联想起自己有过的相同遭遇。这短片,说的不就是我们人人都经历过的入职心路历程吗?
“我 是一件白衬衫
乍一看 好像和别的白衬衫 没有什么不一样
我知道 我不算出众
但却是来自20多年的纯手工制作
即使是在出厂前的最后一刻
检查也认真细致
不敢有丝毫偏差
我知道 跟丝绸比起来
棉质的面料不算高档
可是却有自己的特长
它吸湿排汗
泪水和汗水都能容得下
还有免烫抗皱工艺
就算经历点挫折也没有关系
只要休息片刻就能恢复原样
继续带着不知道哪来的勇气
在这个没有导航的世界里
硬着头皮 横冲直撞
有时,我也会向往他们的模样
但是,即便是他们
在最开始的时候
不也是一件白衬衫吗?
天猫相信
每个人的开始都是一件白衬衫
每件白衬衫都将写满未来
“ #加油白衬衫# ”
4. 造型用心。除了片中小女主,作品最大吸睛点要数这一群造型特异的职场『戏精』了。键盘侠、砖家、柠檬精、摸鱼达人、马屁精、画饼大师、油腻中年人……每个出场人物的妆容都十足用心。
这件足以称得上靠细节堆起来的作品,在制作和创意层面堪称满分。不想在 B 站上线几小时后,却招来如潮恶评。
B站上很多年轻人并不认可片中『小朋友』。作品评论区的前两页基本被差评霸占。前排留言轻松获得成百上千的点赞。
有人说,作品在劝人好好当社畜
赚钱来买自然堂护肤品
有人说,这种文案全是职场 PUA
不去划定职场人的职能界线
重点强调『小朋友』没有边界的义务
来到职场恶人谷
不对这些恶行说不
却默许恶的存在,让一代代『小朋友』
经历并接受这些职场潜规则
这样做是对的吗?
『小朋友』这个称谓
带有高年级的职场人对低年级新生的轻视
本身就让人不好接受
有人说,广告里把资本家的意志灌输给『小朋友』
是赤裸裸洗脑、消费职场新人
还有网友认为这种符号化他人的创意
只是为达目的过度营销
没人是纸片人,一个代号也不能代表真实的人际关系
作品的初衷,是在年轻聚集的B站上圈定目标群体,与其产生价值观上的共鸣。
从创意、人物、形象、洞察、故事,每招出手都是巧心安排的大家之作。但从结果来看,这条满分的创意作品并没有达到它的预设目的,当然难称成功。
我想,自然堂《冲吧!小朋友》给其它品牌留下了这些经验:
1. 不灌输一种价值取向,不在B站教做人
除了社会主义核价值观,B站没有任何一种统一的价值取向。
自然堂在B 站讨好年轻人,鼓励年轻人不知畏惧地向前冲。这种是把政治正确价值取向强加给年轻人,并不会收到好回应。往前冲,也不是所有人的人生选择。有些人就想做条咸鱼,这是个人选择,别人无人指摘。
2.身份认同在先,立场趋同在后
上一个上在B站大获成功的品牌是钉钉。区别于自然堂的品牌大片,钉钉先做的是把自己包装成一只『傻鸟』。
通过自嘲和矮化自己,跟B站用户内心一下拉近了。品牌都这么抽自己了,各位看官位乐呵呵就算了。
品牌接近年轻人最正确的方式,是成为他们中的一份子,而不是去刻意力捧他,迎合他。让用户认同你的身份,才会接受你传播的观点。
3.次元互斥
任何信息都是在特定的信息管道中流通和传播,一个信息管道就是一个次元。不同次元内的信息相互排斥。
比如,用户上B站是为了放松、休息、娱乐,本能逃避与工作相关的事。人们在这里更多关注个人生长和兴趣延伸。自然堂在B站沟通职场话题,恰恰选择站在用户关注点的对立面在。显然,这是一个失算的媒介投放策略。
总结以上,自然堂以接近年轻人、说教年轻人的传播方式,做品牌年轻化的尝试。这一创作出发点,最终限制了它在用户心里的印象。
以创作人思维回顾案例,看清品牌传播案例背后的逻辑和用心。